无穿戴非接触式动捕技术,如何为智能康复助力?

广州虚拟动力
2025-09-05

在智能化医疗浪潮中,康复医学正迎来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。传统的康复评估长期依赖 经验判断或穿戴式传感器,不仅流程繁琐,更因设备束缚而难以捕捉患者的自然状态,数据客观性与患者体验均受限。而无穿戴、非接触式动作捕捉技术的出现,正以其无束缚、高精度的特性,为康复领域带来全新可能。该技术基于多视角视觉感知与深度学习算法,仅凭摄像头即可实时重建人体三维运动轨迹,精准量化关节、步态、姿势等关键指标,真正实现了“以数据感知动作,以AI赋能康复”。



患者康复端,无穿戴动捕技术实现了从辅助诊断到康复全程监测,再到个性化方案制定的全流程赋能。系统能够精准量化关节活动度、步态对称性、运动速度等指标,辅助医生定位功能障碍,如脑卒中后遗症的异常步态识别。在康复过程中,技术可持续追踪患者动作数据,生成康复进展曲线,动态调整训练强度。更进一步,它还能结合实时镜像反馈和游戏化训练场景,提升患者参与度与动作完成质量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康复。


医护培训端,该技术推动了动作标准化与实训智能化。通过无标记点捕捉,系统可实时监测学员在CPR、止血包扎等操作中的按压深度、频率、位置等关键指标,并自动与标准数据库进行比对,生成实时纠错提示。AI测评系统不仅能够客观评估操作质量,还可积累数据优化培训内容,帮助学员形成规范动作记忆,提升整体培训效率与一致性。



广州虚拟动力作为深耕动作捕捉领域的技术企业,凭借AI视觉识别技术推出无穿戴动作捕捉解决方案。该系统集成7台高清摄像头,配合自研的“偃动坊”数据处理平台,实现360°无死角动作捕捉,输出包括关节坐标、运动轨迹、身体角度等高质量三维数据,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评估与医护培训中,以良好的场景适应性与数据可靠性,为智能医疗的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基础。


无穿戴动捕技术正重塑医疗康复的实践方式,从经验主导走向数据驱动。随着算法持续优化与应用场景拓展,它将成为推动康复医学智能化、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