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3D建模、实时渲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虚拟人正通过直播、主持、表演等多种载体,逐步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。从虚拟主播到数字员工,从互动讲解员到品牌代言人,虚拟人正以多样化的身份承担起传播、娱乐、服务等职责,成为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。
那么,你是否好奇,在这些生动活泼的虚拟人直播间中,虚拟形象是如何“动”起来的?她们不仅拥有精致的面容与服饰,还具备丰富的表情与灵动的肢体语言。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“中之人”模式的支撑——通过幕后真人穿戴动捕设备或无感摄像头,实时捕捉动作与表情,并将其精准映射至虚拟角色,实现“人驱虚拟”的沉浸互动。
作为在3D虚拟人动捕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型公司,虚拟动力分别基于惯性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,推出了两套成熟的虚拟人动捕方案,并结合相应的驱动软件与插件,实现从动作捕捉到虚拟形象实时驱动的全链路闭环。
一、轻量级惯性动捕设备:精准捕捉,随身穿戴
该方案采用全身27个高精度传感器节点,覆盖手指、四肢、躯干、头部等关键骨骼节点,实现一体化动作捕捉,确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能被精准还原。
优势:
高精度捕捉:采用自主研发的AHRS融合算法,具备低噪声、抗偏移特性,动作还原度高;
便携灵活:设备轻便,穿戴简单,不受空间与光照限制,可随时随地开展直播或录制;
高性价比:相较于传统光学动捕,成本更低,适用于个人创作者、中小企业常态化使用。
二、无穿戴动作捕捉技术:零束缚体验,自由表演
基于计算机视觉与AI图像识别算法,通过多台摄像头360°环绕捕捉真人动作,无需任何穿戴设备或标记点,即可实现全身、手指与表情的同步捕捉,并通过三维骨骼模型进行精确还原。
优势:
体验舒适:无任何穿戴负担,适合长时间使用,老少皆宜,尤其适用于互动体验馆、文旅展厅等开放场景;
操作便捷:用户只需在摄像头范围内自由活动,系统即可自动识别并驱动虚拟人,大幅降低使用门槛;
数据通用:支持BVH、FBX等通用格式导出,兼容主流三维软件与直播平台,便于二次开发与内容复用。
适用场景:
虚拟人直播/主持:无论是个人势虚拟主播,还是大型活动的虚拟主持人,均可通过这两套方案实现自然流畅的实时互动;
动画制作:动画师可通过动捕设备快速录制角色动作,提升制作效率,尤其适用于轻量级影视、游戏动画项目;
文旅与教育互动:在博物馆、科技馆、景区等场所,游客可通过无穿戴设备驱动虚拟形象,参与AR互动、剧情演绎等沉浸式体验。
惯性动捕与无穿戴动捕,正如虚拟人驱动的“双翼”,各有优势,互为补充。前者以高精度与便携性见长,适合专业化、移动化场景;后者以无感体验与易用性取胜,更适合开放式、互动式体验。未来,随着算法持续优化与硬件不断升级,这两类技术将进一步融合,推动虚拟人在更多领域中“活”起来,也为内容创作者与行业用户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