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标记点动捕:赋能文旅场景大空间沉浸式交互

广州虚拟动力
2025-06-13

随着计算机视觉与AI技术的突破,无穿戴动捕技术以“零设备束缚”的特性,重塑文旅场景的交互逻辑,让文化体验从“观看”升级为“参与”。


一、虚实融合的交互新范式

无穿戴动捕通过多摄像头环绕布局与AI图像识别技术,实现大空间内人体动作的360°精准捕捉。游客无需穿戴设备,即可通过自然肢体语言与虚拟内容实时互动,例如在博物馆驱动以文物为原型的虚拟人讲解,或在主题乐园通过手势触发场景特效。这种“动作即指令”的交互模式,打破了传统展陈的静态壁垒,让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对话。



二、文旅场景的核心应用场景

1.虚拟角色实时扮演

在博物馆、文旅展厅中,系统可基于历史人物、文物IP生成虚拟数字人。游客进入捕捉范围后,其动作会实时映射至虚拟角色,实现“化身历史人物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


2.空间场景动态交互

在科技馆、主题乐园的大空间场景中,游客的行走、挥手、跳跃等动作可直接触发虚拟环境变化:

(1)展品互动:挥手“翻开”虚拟古籍、旋转3D文物模型

(2)环境叙事:在沉浸式投影空间中,手势滑动切换场景主题,形成“人在画中游”的动态体验;

(3)游戏化体验:踢腿动作操控虚拟角色闯关,例如西安城墙的“虚拟战马骑行”项目,肢体姿态同步驱动数字马的奔跑节奏。


广州虚拟动力偃动坊无标记点动作捕捉方案通过软硬件协同,为文旅场景提供高性价比方案:

  • 硬件部署:7台1080P摄像头环绕覆盖27m³空间,支持双人同步捕捉,适配文旅展厅等多场景:

  • 技术性能:在最佳的捕捉环境下,AI算法可实现98%关节捕捉成功率,手指微动作与面部表情同步识别,动作数据可低延迟传输至虚拟人驱动软件智映ZYStudio,确保虚拟形象与真人动作同步;

  • 场景适配:支持自定义3D虚拟人模型导入,兼容Unity/UE引擎,支持2D/3D场景与特效切换。



无穿戴动捕技术以“解放身体”为核心,让文旅场景的交互回归自然本质。随着技术普及,它将持续赋能文化数字化转型,让每一次肢体互动都成为文化记忆的独特注脚,推动“科技+文旅”向更具想象力的方向进化。


分享